街头摄影就是在街上随便拍吗?当然不是,街拍也要有主题
街头摄影,或者被称为“扫街”的摄影类型是很多摄影爱好者都比较钟爱的一种摄影题材。这种摄影题材就地取材,拍摄范围广泛,对器材的要求也不高,因此有些朋友就认为,街头摄影就是在街头随机拍摄,想拍什么就拍什么,看到什么就拍什么。其实这样的创作手法很难拍到有意义的画面,我个人认为街拍也需要有主题。
街拍属于纪实摄影中的一个种类,它可以通过摄影的方法客观、真实、艺术地反应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精神、风土人情,很多伟大的摄影作品其实都出自街头摄影这样一个概念。比如开创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大师布列松,纵观他的知名作品,基本都是在某个国家的特定历史时期的街头摄影作品。

但这些街头摄影作品都是随机乱拍捕获的画面吗?当然不是。布列松的作品看似随机性很强,但是无不体现了历史性和新闻纪实性,这就是他的摄影主题,反应的是那个时代历史环境下的人文精神面貌和社会状态。看似微小的人物却代表了整个时代的风貌,这就是大师之所以是大师的原因。比如那张经典的布列松在1948年中国南京拍摄的《苦难的眼睛》,作品拍摄的就是普通老百姓街头排队买米的情景,而其中男孩悲苦的眼神是这张作品的精华。一个儿童小人物的眼神凝聚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所处的状态,把当时老百姓的贫穷、悲苦和无助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街头摄影是建立在严酷的时代主题之下的,绝对不是随便无思考的拍摄,而是通过新闻的眼光挖掘发现的定格瞬间。
如果说新闻纪实视角是布列松的街拍主题,那么另外一名街拍大师比尔.坎宁安就是时尚街拍的代表人物。这位摄影大师是长期活跃在纽约街头的摄影师,他所拍摄的街头摄影全部都围绕着时尚主题。

这位穿着蓝色上衣骑着一辆自行车的摄影师一生拍摄了无数纽约街头的靓丽时尚风景线,他用独特的时尚眼光发现着各种与众不同的服装、鞋帽、穿搭时尚元素,用他手中的老式相机记录了大量街头时尚照片。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百姓,在他眼中都是一视同仁的,只有时尚与不时尚之分。他的街拍主题就是时尚元素,一切抓拍都是围绕这个元素进行的。
布列松与比尔的拍摄都属于街头摄影,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主题。正是因为大师在心中有拍摄主题,有拍摄理念,才能拍出伟大的街头摄影作品。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扫街的过程中也不妨思考一下拍摄主题到底是什么?我们在拍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拍这些?拍这些能体现出来怎样的价值?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的街拍,也完全可以按主题类型进行划分。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构建主题:
根据所处环境创建拍摄主题。
假设我们如果所处的是一个工业城市,会存在大量的产业工人,我们不妨就以劳动和工业行业作为街拍主题,拍摄各种不同行业的劳动人民、劳动场景、工业产业场景等,通过长时间拍摄,我们就会发现,作品中蕴含了不同行业的兴衰变迁,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从而让作品更具人文价值。假设我们所处农村环境,可以经常拍摄农业题材,不妨就将农业劳作、乡土风情、传统美食等作为不同题材分类拍摄,将作品划分为一个个小类别进行保存整理。

创建多个街拍主题同时拍摄。
可以根据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容易拍摄到的内容,进行类别划分,不用拘泥于一种街拍主题,可以同时创建多个主题,并持续跟进拍摄。这些主题可以根据拍摄精力、拍摄内容本身的变化适时调整。比如我们创建一个公园文娱活动主题的街拍类型同时,还可以创建一个环卫工人美化城市环境的街拍主题,将它们分类保存,每次创作时都对这两个题材持续跟进拍摄,慢慢就会把这个主题内容丰富起来,形成自己的拍摄架构。

用纵向历史的眼光持续性街拍。
街拍并不是一时兴起玩玩就算的摄影类型,它本身就具有持续性、累积性和时代属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别持续性跟进,从时间纵向层面发现街拍的乐趣。哪怕拍摄同一个场景,同一件事情,长期累积拍摄,就会得到非常丰富的街拍体验,作品会形成一个时间纵轴,记录下不同时期的时代符号,让它们突显摄影的历史价值。

街拍是最容易的摄影题材,也是最难的摄影题材,只有多思考,多尝试,多拍摄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愿每一位街拍爱好者都能成为伟大的时代见证者!
街看网-街头文化网络聚集地,是有着嘻哈,滑板,音乐,街看,涂鸦,DJ,说唱等爱好者的专业级交流网络潮流社区。